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解决了100升卧式混合机搅拌固体推进剂药浆的温度远距离自动测量的技术关键——测温点的选择和测温头外形、尺寸及安装结构的确定,从而实现了药浆搅拌温度的自动测量。本文还对测温头插入误差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需要速度运用于导弹助推级以提高导弹的再入点精度,为再入机动及末制导提供较好的初始条件。文中还考虑到为调整推力方向进行姿态控制的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3.
文中指出抑制阶比混迭和泄漏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微机特征分析系统中需要解决的二个关键的信号处理问题。提出了阶比滤波器是抑制阶比混迭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并研制频率比合成器以抑制泄漏。介绍了由频率比合成器、阶比滤波器、TMS32010数据采集装置、主机和绘图仪所组成的微机特征分析系统。最后给出了该微机特征分析系统对轴承进行故障诊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新研制的含S、O、Mo油溶性化合物作为极压剂所形成的边界润滑膜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该极压剂的极压抗磨作用除了与极压剂在摩擦表面上分解,生成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MoS_2、MoO_3、MoO_2等化合物有关外,还与极压剂对摩擦表面有化学抛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预聚体法合成了两嵌段聚醚—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配料比、氨酯基浓度及固化剂用量等对该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该嵌段共聚物是完全相容的,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聚醚含量呈线性关系;固化剂用量对该体系的T_g亦有影响。此外,对于聚酯氨酯体系,其T_g值与氨酯基浓度U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满秩素数的概念,素数P,满足(P,10)=1,被称为满秩素数,若1/P 的小数循环节长恰为(P-1)。本文证明了这类素数的一些有趣性质,例如,若P 为满秩素数,则所有真分数K/P (1≤K≤P-1)的小数循环节的数字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用二胺同时固化聚醚氨酯预聚物及环氧树脂,制得了PU/EP AB-交联聚合物(AB-CP)。以动态粘弹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AB-CP后,PU与EP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大加强(强于PU/EF IPN中PU与EP之间的作用),使PU链运动受到限制,其Tg移向高温区并形成了一个单一的Tg峰;研究了物料比、环氧值等对其动态力学谱(DMS)的影响。预期该化合物是一类有前途的增韧环氧树脂材料。  相似文献   
8.
HL-TVQ 图象编码系统,是在图象的高/低频图象模型基础上,对低频图象分量进行变换矢量量化编码,而对高频图象进行空域欠量量化编码。HL-TVQ 编码系统具有压缩比高(在模拟时达到10),恢复图象的视觉效果好,运算复杂度小的特点。本文详细介绍 HL-TVQ的编码过程和原理。  相似文献   
9.
攻击大目标子母弹射击概率的分析与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射击概率是子母弹武器效能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攻击大(线)目标子母弹为对象,提出一种计算命中概率的简便的近似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计算精度工程上可接受;本文还引出了子母弹封锁概率的概念,并作了初步分析。本文结果对子母弹武器论证与设计使用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is currently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large-scale complicate power devices. Both scheme and realistic technology for monitoring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have been pres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fault diagnostic 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stat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fuzzy analysis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